经期量少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卵巢功能减退、宫腔粘连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或肥胖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引起黄体功能不足或雌激素水平下降。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但淋漓不尽,可能伴随乳房胀痛或情绪波动。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调节。
2、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会导致内膜修复异常。典型症状为经期延长至7-10天,经量时多时少,可能伴有下腹坠痛或异常出血。需行超声检查,确诊后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
3、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影响经血凝固。表现为经期持续超过7天,经量先少后多,可能伴随皮下瘀斑或牙龈出血。需检测凝血四项,确诊后需输注血小板悬液或使用氨甲环酸片止血。
4、卵巢功能减退
围绝经期女性或卵巢早衰患者因卵泡储备下降,会出现月经稀发但经期延长。可能伴随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症状。通过抗缪勒管激素检测可评估卵巢功能,可遵医嘱使用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5、宫腔粘连
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术后易引发宫腔粘连,导致内膜面积减少。表现为经量明显减少但持续10天以上,可能伴有周期性腹痛。需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轻度粘连可行宫腔镜分离术,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
经期异常期间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饮食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记录月经周期变化,包括经量、颜色和持续时间,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或激素类药物,所有治疗需在妇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