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急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块形成、发热寒战、乳汁排出不畅、全身乏力等症状。产后急性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避免化脓性感染。
1、乳房红肿热痛
早期症状为单侧乳房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并伴随明显触痛,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乳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排除脓肿形成。哺乳期妇女可尝试冷敷缓解肿胀,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硬块形成
乳腺导管阻塞后形成边界不清的硬结,按压时有明显压痛感。常见于哺乳间隔过长或婴儿吸吮不力导致的乳汁淤积,可能伴随乳头白点。建议增加患侧哺乳频率,配合湿热敷促进导管通畅,若合并感染需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或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3、发热寒战
体温可快速升至38.5℃以上并伴随畏寒发抖,提示细菌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需卧床休息并补充水分,禁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及时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
4、乳汁排出不畅
患侧乳房乳汁分泌减少或挤出困难,乳汁可能变稠厚或含絮状物。与乳腺导管受压或炎症渗出物堵塞有关,可尝试手法按摩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推挤,哺乳前热敷10分钟。反复发作需排查乳腺结构异常,必要时使用乳癖消颗粒调节泌乳功能。
5、全身乏力
伴随食欲减退、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与炎症因子释放和代谢紊乱相关。需暂停剧烈活动保证睡眠,增加高蛋白流质饮食如鲫鱼汤,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加重乳腺堵塞。持续乏力超过3天应检查电解质水平,排除脓毒血症可能。
哺乳期需保持乳头清洁干燥,每次喂奶后涂抹羊脂膏预防皲裂。采用正确含接姿势避免乳头损伤,定时排空乳房避免淤积。出现持续高热、乳房皮肤紫红或脓液渗出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乳腺脓肿需切开引流。日常可饮用蒲公英茶辅助消炎,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