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和肾病高血压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高血压肾病是由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而肾病高血压是由肾脏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两者在发病机制、治疗重点和预后上存在明显差异。
1、发病机制
高血压肾病是由于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病高血压则是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发继发性血压升高。
2、诊断顺序
高血压肾病通常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后期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肾脏损害表现。肾病高血压则先有肾脏疾病如水肿、尿检异常等表现,之后伴随血压持续升高,且血压难以通过常规药物控制。
3、病理特征
高血压肾病病理可见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入球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缺血性皱缩。肾病高血压的病理改变取决于原发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IgA肾病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
4、治疗侧重
高血压肾病治疗以控制血压为核心,需优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等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肾病高血压需针对原发肾脏疾病治疗,如糖尿病肾病需控制血糖,同时联合降压治疗。
5、预后差异
高血压肾病早期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较慢。肾病高血压预后与原发肾脏疾病相关,如糖尿病肾病进展较快,多数患者在10-15年内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需更积极的综合干预。
高血压肾病患者应严格限盐,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血管损伤,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摄入。肾病高血压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限制钾、磷的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两类患者均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注意监测血压变化。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