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不一定是耳聋,耳鸣和耳聋是两种不同的听觉异常表现。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颅内出现异常声音感知,而耳聋是指听力下降或丧失。两者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同时发生。
1、耳鸣
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或头部出现嗡嗡声、蝉鸣声、嘶嘶声等异常声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疲劳、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这些情况通常通过休息、调整作息可缓解。病理性因素可能与中耳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因,如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片等营养神经药物,或进行声治疗等干预。
2、耳聋
耳聋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或丧失,可分为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多由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等引起,可能伴随耳痛、耳闷胀感。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与内耳毛细胞损伤、听神经病变相关,可能突发或渐进性发展。治疗方式包括鼓膜修补术、佩戴助听器或使用泼尼松片等药物,严重者需人工耳蜗植入。
3、关联性
耳鸣与耳聋可能并存,例如突发性耳聋患者常伴耳鸣,长期耳鸣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但耳鸣患者未必出现耳聋,如神经性耳鸣可能仅表现为声音感知异常。两者均需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区分原发疾病。
4、症状差异
耳鸣以主观声音感知为主,耳聋以听力阈值改变为特征。耳鸣患者可能对声音敏感,而耳聋患者常需提高音量才能听清。耳鸣持续时间可从数分钟到持续性,耳聋多为持续性且程度逐渐加重。
5、干预时机
突发耳鸣或耳聋需72小时内就医,尤其是单侧症状或伴随眩晕时。慢性耳鸣超过3个月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耳聋确诊后应尽早干预,避免语言功能退化。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耳鸣患者可通过白噪音掩蔽缓解症状,耳聋患者应定期复查听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完善听力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