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监测病情及预防并发症。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通过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糖尿病患者需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每周测量血糖血压2-3次,记录数据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方式调整
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加重血管收缩。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锻炼,以不诱发疼痛为度,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注意足部保暖,避免使用电热毯直接烘烤下肢。
3、规范用药管理
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血栓,配合西洛他唑片改善下肢血流。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等血管扩张剂时需监测血压变化。所有药物需定时定量服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异常应及时就诊。
4、病情监测记录
每日检查足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用镜子观察足底。记录跛行距离和疼痛程度的变化,测量双侧踝肱指数(ABI)每月1次。出现静息痛加重、足部溃疡或趾端发黑时,提示病情进展,需立即就医。建立症状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疗效。
5、并发症预防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用37℃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修剪指甲应平直避免损伤甲床,发现鸡眼或胼胝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袜和减震鞋具,禁止赤足行走。任何皮肤破损都应使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在24小时内处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长期穿着医用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睡眠时抬高床尾15-20厘米。冬季外出需穿戴保暖护腿,避免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每3-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康复计划。饮食中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补充ω-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持乐观心态,参加病友交流活动获取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