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有结节或肿块影、斑片状浸润影、空洞形成、磨玻璃样改变、胸腔积液等。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影像学表现多样,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结节或肿块影
肺隐球菌病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或肿块影,边缘多清晰但不规则,部分病灶周围可见晕征。结节直径多在1-3厘米,少数可超过5厘米。病灶多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区域,可能与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后优先在肺外周沉积有关。免疫功能正常者更易出现孤立性结节,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多发病灶。
2、斑片状浸润影
部分肺隐球菌病患者可出现斑片状浸润影,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分布的实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这种表现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与隐球菌在肺内快速增殖导致炎症反应有关。浸润影可单侧或双侧分布,有时与细菌性肺炎难以区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鉴别。
3、空洞形成
约10%-30%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可出现空洞形成,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空洞壁通常较薄且内壁光滑,少数可见液平。空洞多由结节或肿块中央坏死液化所致,随着病情进展,空洞可能逐渐增大或合并感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可能出现多发薄壁空洞,类似肺孢子菌肺炎表现。
4、磨玻璃样改变
磨玻璃样改变是肺隐球菌病相对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肺内片状模糊的密度增高影,其内仍可见血管和支气管影。这种改变可能反映早期肺泡内炎性渗出或轻度间质浸润。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弥漫性磨玻璃影,需与病毒性肺炎、肺水肿等疾病鉴别。
5、胸腔积液
少数肺隐球菌病患者可合并胸腔积液,多为单侧少量积液,由胸膜受累引起。积液性质多为渗出液,偶为血性。胸腔积液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病变靠近胸膜的患者。大量胸腔积液较少见,如出现需警惕合并其他感染或恶性肿瘤可能。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证据。对于疑似病例,建议完善隐球菌抗原检测、痰培养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检查。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肺部病变时应高度警惕隐球菌感染可能。日常应注意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可能含有隐球菌的鸽粪等环境,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