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纵隔肿瘤和继发性纵隔肿瘤两类。原发性纵隔肿瘤起源于纵隔内组织,继发性纵隔肿瘤多为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纵隔。
1、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淋巴瘤等。胸腺瘤多位于前纵隔,可能与胸腺组织异常增生有关,部分患者可合并重症肌无力。神经源性肿瘤常见于后纵隔,起源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多数为良性。畸胎瘤含多种胚层组织,好发于前纵隔,部分病例存在恶变风险。淋巴瘤可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需结合病理明确分型。
2、继发性纵隔肿瘤
继发性纵隔肿瘤多为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或直接浸润所致。这类肿瘤通常提示原发肿瘤已至中晚期,可能伴随咳嗽、吞咽困难或上腔静脉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或纵隔结构受压,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原发灶。
3、良性肿瘤特征
良性纵隔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常见于胸腺瘤、神经鞘瘤等。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偶在体检时发现,肿瘤较大时可压迫气管或食管引起相应症状。CT检查显示肿瘤密度均匀,无周围组织浸润,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4、恶性肿瘤特征
恶性纵隔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血管、心包或肺组织,包括恶性胸腺瘤、淋巴瘤及转移瘤等。临床常见胸痛、声嘶、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学可见不规则肿块伴坏死或淋巴结融合。治疗需结合放化疗及手术等综合手段,预后与病理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
5、特殊类型肿瘤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等属于相对少见的类型。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青年男性,可分泌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间叶组织肿瘤包括脂肪瘤、血管瘤等,临床表现与发生部位相关,部分病例需与恶性肿瘤鉴别。
发现纵隔占位应及时完善增强CT或PET-CT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及范围。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肿瘤破裂或出血,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饮食宜清淡高蛋白,合并压迫症状者应保持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