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可以治愈,多数患儿经过规范治疗预后良好。该病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卧床休息、限盐饮食、药物干预等综合治疗。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后可逐步恢复活动。卧床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因活动加重血尿或蛋白尿。家长需保持患儿安静环境,避免剧烈哭闹或情绪激动。
2、限盐饮食
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1-2克,严重水肿时需限制在0.5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根据水肿程度调整饮水量。
3、控制感染
针对残余感染灶可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莫西林颗粒,疗程7-10天。反复扁桃体炎患儿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时机需待急性症状缓解后评估。治疗期间家长需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咽痛等新发感染征象。
4、利尿消肿
中重度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或氢氯噻嗪片,配合螺内酯片预防低钾血症。用药期间监测电解质平衡,记录24小时尿量。家长需注意患儿有无乏力、心悸等低钾症状。
5、降压治疗
血压超过140/90mmHg时需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卡托普利片,目标血压控制在同龄儿童正常范围。合并高血压脑病者需静脉用降压药,家长应学会测量血压并记录变化曲线。
患儿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避免剧烈运动6个月以上,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上长期保持低盐习惯,每年进行咽拭子链球菌筛查。若出现尿色加深、眼睑浮肿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