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区别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9 08:26
发布于 2025/07/09 08:26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速度、病程进展、病因及治疗方式等方面。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通常由急性肾缺血、肾毒性物质损伤或尿路梗阻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多由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逐渐发展而来。两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短期内急剧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则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逐渐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贫血等非特异性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若及时解除诱因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肾功能多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慢性肾功能衰竭呈不可逆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肾性骨病、心血管并发症等全身系统损害。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导致的肾灌注不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肾毒性物质损伤,以及结石、肿瘤等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继发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多囊肾等慢性基础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超声检查常显示肾脏体积正常或轻度增大,肾实质回声增强。慢性肾功能衰竭超声多表现为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结构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程度与肾功能损害不成比例,而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程度通常与肾功能减退平行。
急性肾功能衰竭需积极纠正可逆因素,如补充血容量、停用肾毒性药物、解除梗阻等,必要时行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需控制原发病进展,限制蛋白质摄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晚期需规律透析或考虑肾移植。两者均需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变化。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应根据尿量调整。适当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纠正贫血,碳酸钙片控制血磷,必要时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尿葡萄糖4+怎么回事,怎么办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