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双骨折的手法整复需注意复位顺序、固定稳定性、神经血管保护、功能锻炼时机及并发症预防。主要有复位前评估、手法复位技巧、夹板固定要点、康复训练原则、并发症监测等关键点。
1、复位前评估
需通过X线明确骨折类型与移位方向,评估是否存在开放性损伤或神经血管损伤。尺桡骨双骨折时需判断是否为Monteggia骨折或Galeazzi骨折等特殊类型,此类损伤可能需手术干预。局部肿胀严重者可暂行石膏托固定,待肿胀消退后再行复位。
2、手法复位技巧
采用牵引-反牵引法恢复长度,先整复稳定性较高的骨折端。桡骨骨折多需旋后位复位,尺骨骨折需维持中立位。双骨折应优先复位对位较好的单根骨折,再以该骨为支架复位另一骨折。儿童青枝骨折可采用三点挤压法,避免过度矫正。
3、夹板固定要点
选用前臂U型石膏或小夹板固定,维持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桡骨远端骨折需包含腕关节,近端骨折需固定至肘上。定期检查石膏松紧度,观察手指血运与活动度。固定4-6周后逐步拆除,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4、康复训练原则
固定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及肩关节活动,拆除外固定后开始前臂旋转训练。初期使用热敷缓解僵硬,配合握力球锻炼肌力。6周后逐步增加抗阻力训练,避免暴力被动牵拉。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训练进度,防止关节僵硬。
5、并发症监测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剧烈疼痛、被动牵拉痛及感觉异常。迟发性桡神经深支损伤可能导致垂腕畸形,需早期识别。畸形愈合多因固定不稳或过早负重,老年患者需警惕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手法整复后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避免患侧卧位压迫骨折端。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肉及豆制品。恢复期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定期随访至骨折临床愈合。若出现固定物松动、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须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