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功能障碍是指肺部气体交换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疾病有关。
肺通气功能障碍通常由气道阻塞、肺组织弹性减弱或胸廓活动受限等因素引起。气道阻塞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时气流受限,肺内气体滞留。肺组织弹性减弱多见于肺气肿或肺纤维化,肺泡结构破坏导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胸廓活动受限可能由脊柱畸形、胸膜增厚等导致,限制肺部扩张能力。这类患者常出现活动后气促、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口唇发绀、嗜睡等缺氧表现。
诊断需结合肺功能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药物控制炎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支气管痉挛;肺纤维化患者可能需要吡非尼酮胶囊延缓病情进展。日常需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改善肺功能。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肺功能指标,保持环境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血等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高原旅行等可能加重缺氧的活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适量补充水分稀释痰液,必要时可进行家庭氧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