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厌食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厌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厌食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或近亲属存在挑食、偏食等饮食习惯,孩子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类似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家长需耐心引导孩子尝试多样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造成逆反心理。可适当增加食物色彩搭配和趣味性,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饮食观念。
2、不良饮食习惯
零食摄入过多、进餐时间不规律、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儿童厌食的常见原因。家长需控制孩子两餐间的零食量,固定每日进餐时间,营造专注的进食环境。避免在进餐时批评教育或使用电子产品,可准备适合儿童抓握的餐具增加进食兴趣。
3、胃肠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胃炎等胃肠疾病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症状,常伴有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醒脾养儿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家长需观察孩子排便情况,避免提供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4、微量元素缺乏
锌元素缺乏会降低味觉敏感度,铁缺乏可能导致异食癖伴发厌食。建议检测血锌、血铁等指标,确诊后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制剂。日常可增加瘦肉、动物肝脏、贝壳类海鲜等富含微量元素食物的摄入比例。
5、心理因素
家庭氛围紧张、入学适应不良、过度关注进食量等心理压力可能引发儿童神经性厌食。家长需避免在餐桌上施加压力,可通过游戏方式引导进食,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指导。对于伴有明显情绪问题的孩子,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小儿七星茶颗粒等安神制剂辅助治疗。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曲线,记录每日饮食情况供医生参考。烹饪时注意食材多样化和烹调方式变化,将食物制作成可爱造型有助于提升孩子食欲。避免通过威胁或奖励方式强迫进食,培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更为重要。若厌食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