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补液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副伤寒通常由沙门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腹痛、肝脾肿大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饮食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粗糙纤维食物刺激肠道。每日监测体温、脉搏变化,注意观察有无肠出血或肠穿孔征兆。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抗生素治疗
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片进行病原治疗,对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儿童及孕妇推荐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疗程需持续至退热后7-10天。用药期间需警惕赫氏反应,突发高热加重需立即就医。抗生素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补液治疗
针对高热脱水患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Ⅲ)补充丢失的钠钾离子。补液速度根据尿量调整,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合并休克时需快速扩容,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4、对症治疗
高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禁用阿司匹林以防肠出血。剧烈头痛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腹泻严重时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出现谵妄等神经症状需予镇静处理,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5、手术治疗
发生肠穿孔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清除腹腔脓液并修补穿孔部位。肠出血经输血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肠系膜血管结扎止血。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禁食期间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慢性带菌者若胆囊存在病灶,可能需考虑胆囊切除术。
副伤寒患者康复期应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帮助修复受损肠黏膜。保持餐具煮沸消毒,饭前便后严格洗手。恢复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粪便培养。接触者需医学观察15天,出现发热症状立即隔离治疗。疫区居民建议接种含副伤寒成分的联合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