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乳头状瘤是起源于外耳道皮肤或腺体的良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耳道瘙痒、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增多及耳痛。外耳道乳头状瘤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刺激、局部外伤、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1、耳道瘙痒
早期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耳道瘙痒,可能与乳头状瘤刺激外耳道皮肤神经末梢有关。患者常因搔抓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可能继发感染。若合并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控制炎症,避免病灶扩大。
2、耳闷胀感
肿瘤生长可能阻塞外耳道,产生耳闷胀或堵塞感,类似耵聍栓塞的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可能压迫鼓膜引起耳鸣。临床检查可见外耳道局限性隆起,表面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确诊后可通过激光切除或手术刮除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3、听力下降
当肿瘤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可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听声音模糊或需要提高音量。部分患者可能误以为是耳垢堆积所致。需通过耳内镜和听力检查鉴别,避免延误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需行外耳道成形术恢复听力功能。
4、耳道分泌物
瘤体表面糜烂时可出现血性或脓性分泌物,伴特殊异味。分泌物刺激可能引发外耳道湿疹,表现为耳周皮肤红肿脱屑。需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必要时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5、耳痛
晚期肿瘤侵犯深部组织或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放射性耳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若瘤体压迫耳颞神经,可能引发咀嚼时疼痛加重。需通过CT评估病变范围,严重者需扩大切除范围并行皮瓣修复,术后配合干扰素凝胶局部涂抹降低复发率。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不洁器具刺激耳道,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出现持续耳痒、耳闷等症状时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术后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耳内镜,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抵抗力,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