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急性中耳炎需注意避免耳道进水、遵医嘱用药、观察体温变化、保持鼻腔通畅、调整饮食刺激物。急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耳部感染,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
1、避免耳道进水
洗澡或游泳时需用防水耳塞或棉球堵住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加重感染。避免自行使用挖耳工具清理耳道,以免损伤鼓膜。若耳道有分泌物渗出,家长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廓,切勿深入耳道内部。
2、遵医嘱用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家长需严格按剂量和疗程给药,不可擅自停药。使用滴耳液前应清洁双手,将药液滴入耳道后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
3、观察体温变化
每日测量体温3次,若持续超过38.5℃或伴有精神萎靡,需及时复诊。发热期间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记录发热时间和最高温度,就医时向医生详细说明病情进展。
4、保持鼻腔通畅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洗鼻腔分泌物,减轻咽鼓管堵塞。睡觉时抬高床头30度,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倒流。避免用力擤鼻涕,应单侧鼻孔交替轻柔擤出。
5、调整饮食刺激物
暂时避免食用辛辣、过冷或过硬食物,减少咽部刺激。增加温开水摄入量,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浓度。
急性中耳炎护理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耳压变化。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或颈部僵硬等严重症状,这些可能是并发症征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症状。治疗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耳鼻喉科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