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一直堵着耳朵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药物、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中耳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可用干净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切勿自行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以免损伤鼓膜。若耳道分泌物较多,建议就医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理,减少堵塞感。
2、使用药物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过敏性因素导致的中耳炎可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部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3、鼓膜穿刺
当中耳积液持续存在导致明显耳闷时,医生可能建议行鼓膜穿刺术。该操作通过穿刺鼓膜抽吸积液,能快速缓解耳部堵塞感,同时可采集积液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用药。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
4、鼓膜置管术
对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行鼓膜置管术。手术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帮助中耳腔通气引流,维持6-12个月后多数可自行脱落。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游泳或剧烈呛水导致逆行感染。
5、手术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胆脂瘤或骨质破坏时,需行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清除病灶。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开口者,可能需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需规范换药,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评估听力恢复情况。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体质者需远离过敏原。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耳闷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其抓耳、哭闹等行为,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听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