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缺血性坏死早期表现为腕部隐痛和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腕关节肿胀、握力下降及关节僵硬。月骨缺血性坏死主要由外伤、长期重复应力或血管异常等因素引起,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腕部隐痛
早期症状多为腕部持续性钝痛,尤其在腕关节背伸或负重时加重。疼痛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骨组织缺氧有关,初期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劳损而延误就医。若疼痛反复出现超过2周,建议进行腕关节X线或磁共振检查。
2、活动受限
腕关节旋转和背伸活动度逐渐下降,表现为拧毛巾、支撑动作困难。这与月骨结构稳定性受损相关,早期可通过腕关节支具固定缓解。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腕骨排列紊乱,进而发展为腕关节骨关节炎。
3、关节肿胀
进展期可见腕背侧局部肿胀,触诊有压痛。肿胀源于缺血性坏死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伴随皮肤温度升高。此时需与腱鞘炎、滑膜炎等鉴别,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肿胀性质。
4、握力下降
因疼痛和关节结构改变导致握持力量显著减弱,影响日常抓握功能。握力测试较健侧降低超过30%时提示病情进展,需结合握力计测量评估。职业需频繁用手者症状更为明显。
5、关节僵硬
晚期出现腕关节活动范围丧失,晨僵现象明显。月骨塌陷后导致腕骨间关节力学改变,可能引发腕关节畸形。此时保守治疗效果有限,部分患者需考虑月骨切除或腕关节融合术。
月骨缺血性坏死患者应避免腕关节过度负荷,使用护腕减少应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如牛奶、鱼类等。急性期可冷敷缓解肿胀,恢复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影像学显示月骨塌陷,需及时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