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骨吸收治疗、促骨形成治疗和预防骨折。重度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显著降低,骨折风险高,需通过药物干预与生活方式调整综合管理。
1、抗骨吸收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降钙素鼻喷剂通过调节钙代谢延缓骨吸收。此类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配合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以优化疗效。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及颌骨坏死风险。
2、促骨形成治疗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适用于椎体骨折高风险患者,疗程通常不超过2年。需警惕高钙血症风险,治疗期间应限制钙摄入量。联合抗骨吸收药物可提升骨密度改善效果。
3、预防骨折
佩戴髋部保护器可降低跌倒所致股骨颈骨折概率。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等绊倒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疼痛管理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避免使用增加跌倒风险的镇静药物。脊柱骨折患者需进行核心肌群康复训练维持姿势稳定性。
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每日应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通过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充。维生素D每日建议800-1000IU,阳光暴露不足者需口服补充剂。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与脊柱影像学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