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通常出现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多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耳廓等部位。痛风石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可能伴随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足部第一跖趾关节
足部第一跖趾关节是痛风石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尿酸盐结晶易沉积于此处,可能与局部温度较低、血流缓慢有关。急性发作时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疼痛、皮肤发红肿胀,慢性期可触及坚硬结节。治疗需控制尿酸水平,遵医嘱使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急性期可选用秋水仙碱片缓解炎症。
2、踝关节
踝关节痛风石多因反复痛风发作导致尿酸盐持续沉积。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变形、活动障碍,严重时影响行走。需通过低嘌呤饮食减少尿酸生成,避免饮酒及高果糖饮料。药物可选择别嘌醇片抑制尿酸合成,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促进排泄。
3、膝关节
膝关节痛风石常伴随慢性滑膜炎,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屈伸困难。长期沉积可能导致软骨损伤,增加关节置换风险。除药物治疗外,可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行关节镜清理术。
4、手指关节
手指关节痛风石好发于远端指间关节,形成可见的白色结节,可能破溃排出石灰样物质。需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避免关节外伤。急性期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抗炎镇痛,慢性期需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控制病情。
5、耳廓
耳廓痛风石多位于耳轮或对耳轮,表现为皮下黄白色结节,通常无痛但影响外观。此处痛风石提示长期未控制的严重高尿酸血症。治疗需严格监测血尿酸水平,必要时联合使用促尿酸排泄药和抑制生成药物,如丙磺舒片与别嘌醇片。
痛风石患者需长期坚持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但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血尿酸及肾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若痛风石导致严重关节畸形或反复感染,需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