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瘢痕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引起的结膜纤维化改变,典型表现为结膜表面灰白色线状或网状瘢痕、睑结膜瘢痕性内翻、倒睫等。沙眼瘢痕的形成与反复感染导致的结膜组织损伤修复有关,需通过裂隙灯检查明确诊断。
1、结膜瘢痕
沙眼瘢痕早期表现为上睑结膜出现细小的灰白色线状瘢痕,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融合成网状或片状。瘢痕组织会导致结膜弹性下降,可能伴随结膜干燥、充血。轻度瘢痕可通过人工泪液缓解不适,中重度需手术松解。
2、睑内翻
睑结膜瘢痕收缩可导致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形成瘢痕性睑内翻。患者常主诉异物感、畏光,角膜因睫毛摩擦可能出现点状上皮缺损。确诊后需行睑内翻矫正术,避免继发角膜溃疡。
3、倒睫
瘢痕牵拉使睫毛生长方向异常,部分睫毛倒向角膜表面。倒睫可刺激角膜引起疼痛、流泪,长期摩擦可能导致角膜混浊。少量倒睫可用电解拔除,范围较大时需行睑缘重建术。
4、角膜血管翳
沙眼反复发作时,角膜上方可能出现新生血管长入,形成帘状血管翳。血管翳进展可覆盖瞳孔区影响视力,需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抑制炎症,严重者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5、结膜滤泡残留
慢性沙眼患者即使感染控制后,结膜仍可能残留小型滤泡或乳头增生。这些病灶虽无传染性,但可能加重干眼症状,可通过冷敷或短期使用低浓度环孢素滴眼液改善。
沙眼瘢痕患者应避免揉眼,外出佩戴防风镜减少刺激。日常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定期复查监测角膜状况。出现视力下降、眼痛加剧需立即就诊,晚期瘢痕可能需联合角膜移植治疗。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眼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