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间隔缺损怎么介入治疗

发布于 2025/07/09 17:06

小儿室间隔缺损可通过介入封堵术治疗,主要采用经导管封堵技术,适用于缺损直径在特定范围内的患儿。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经导管封堵术是当前主流的介入治疗方法,医生通过股静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将封堵器送至心脏缺损部位完成闭合。术前需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缺损位置和大小。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操作时间约1-2小时,术后需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24-48小时。封堵器材料多为镍钛合金编织的网状结构,可随心脏搏动自适应形态。该技术对3毫米以上的肌部缺损及部分膜周部缺损效果显著,术后3-6个月内皮细胞可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

介入治疗需满足严格适应证,包括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缺损直径与体重比例等。术后可能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或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药物治疗方面可能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头孢呋辛酯颗粒预防感染,辅以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内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建议每3-6个月随访直至封堵器完全内皮化。

患儿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摄入,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促进组织修复。避免高盐饮食减轻心脏负荷,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家长需监测患儿活动耐量变化,观察有无气促、紫绀等症状复发。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应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定期进行牙科检查预防口腔感染,疫苗接种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术后半年内避免乘坐飞机或前往高原地区,环境温度骤变时注意防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