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湿性坏疽有哪些护理方法

发布于 2025/07/09 17:09

下肢湿性坏疽的护理方法主要有伤口清创、局部用药、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支持等。下肢湿性坏疽多由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合并感染引起,需结合医疗干预与日常护理。

1、伤口清创

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冲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对于大面积坏死需由医生行手术清创,避免自行撕脱腐皮。清创后覆盖无菌敷料,渗出较多时选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

2、局部用药

遵医嘱外用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酮康唑乳膏。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如酒精,湿性坏疽创面宜保持适度湿润环境。

3、控制感染

根据药敏结果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观察脓液性状。严重感染需联合甲硝唑注射液覆盖厌氧菌。

4、改善循环

卧床时抬高患肢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受压。遵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如前列地尔注射液,或行血管介入治疗。禁止局部热敷或按摩,可能加重组织缺氧。

5、营养支持

每日保证1.2-1.5g/kg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白等。补充维生素C片和锌制剂促进创面愈合。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6-8mmol/L,餐后8-10mmol/L,避免血糖波动影响修复。

护理期间需每日测量创面大小并记录分泌物性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皮肤温度变化。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严格戒烟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若出现发热、创面恶臭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建议家属协助完成日常护理并定期复诊,避免自行处理深部坏死组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