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骨关节病可能与年龄增长、关节劳损、肥胖、炎症反应、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1、生活干预
生活干预是骨关节病的基础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或症状较轻的患者。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肥胖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但要避免爬楼梯、跑步等高强度运动。关节保暖可缓解疼痛,寒冷天气注意穿戴护膝等保暖用具。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钙质、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有助于骨骼健康。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中重度骨关节病患者。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需警惕胃肠不良反应。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可改善关节润滑,减轻摩擦疼痛。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可促进软骨修复,延缓病情进展。严重疼痛患者可短期使用曲马多缓释片镇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依赖。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耐受性。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关节严重破坏的患者。关节镜手术可清理关节腔内游离体和损伤的软骨,适用于早期局部病变。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彻底解决严重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常用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截骨矫形术通过改变力线分布减轻关节压力,适用于年轻患者的单侧病变。术后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关节僵硬。手术存在感染、假体松动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骨关节病患者日常应注意关节保护,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负重。天气变化时做好关节保暖,可配合热敷缓解疼痛。适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柔韧性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控制高嘌呤食物预防痛风发作。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自行增减药物或尝试偏方。症状加重或出现关节畸形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