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肥厚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巨大肥厚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长期药物刺激、遗传因素、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低蛋白血症、水肿、体重下降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患者需选择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软烂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硬食物。少食多餐可减轻胃肠负担,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以内有助于缓解水肿。若存在低蛋白血症,可适量增加豆制品、乳清蛋白粉等优质蛋白补充。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针对蛋白丢失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水肿明显时配合呋塞米片利尿。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有助于修复病变组织。
3、内镜治疗
对于局限性黏膜肥厚或出血灶,可在内镜下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或高频电切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可疑癌变病灶的切除,术后需禁食24-48小时并监测出血征象。治疗前后需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预防出血。
4、手术治疗
病变广泛或合并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预防贫血。全胃切除术仅适用于癌变或弥漫性病变,术后需采用空肠造瘘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粉剂喂养。
5、病因管理
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者可能需要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更换为对胃黏膜损伤较小的塞来昔布胶囊,同时联用米索前列醇片保护胃黏膜。
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和血清蛋白指标,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出现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禁用腌制及油炸食品,合并水肿时需记录每日出入水量。建议每3-6个月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补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