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腋窝下有奶疙瘩通常是由副乳腺泌乳或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副乳腺泌乳可能与激素变化、乳腺组织分布异常有关,表现为局部硬块伴胀痛;淋巴结肿大可能因乳腺炎、局部感染导致,常伴随红肿热痛。需排查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淤积等诱因。
1、副乳腺泌乳
副乳腺是胚胎期未退化的乳腺组织,多位于腋窝或乳房周边。产后雌激素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副乳腺分泌乳汁,形成可触及的硬结,按压可能有乳汁渗出。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热敷缓解胀痛,避免挤压刺激。若持续增大或疼痛加剧,需排除副乳腺肿瘤可能。
2、淋巴结肿大
哺乳期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急性乳腺炎或乳头皲裂感染时。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能伴随发热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硫酸镁湿敷消炎。
3、乳腺导管堵塞
乳汁排出不畅会导致乳腺小叶内乳汁淤积,形成腋窝延伸区域的硬结。表现为皮肤发红、触痛明显的团块,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建议增加患侧哺乳频率,配合手法按摩疏通,必要时使用乳癖消片、蒲公英颗粒等中成药促进消散。
4、局部脂肪堆积
孕期脂肪沉积可能在腋下形成质地柔软的假性肿块,与泌乳无关且无压痛感。这种生理性增生会随体重下降逐渐消退,无须干预。需与脂肪瘤鉴别,后者生长缓慢且有完整包膜。
5、罕见肿瘤病变
极少数情况下,腋窝硬结可能是乳腺癌转移灶或副乳腺癌。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如石,可能伴随乳头溢血。需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确诊,确诊后需行改良根治术并配合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建议哺乳期女性每日清洁腋窝皮肤,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发现硬块持续1周不消退、迅速增大或伴随发热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哺乳前后可冷敷缓解胀痛,避免自行暴力揉搓肿块。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有助于预防乳汁过度黏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