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多发实性占位通常指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内存在多个实质性异常结构,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等疾病引起。建议结合肿瘤标志物、增强CT或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囊肿属于常见的良性病变,囊壁薄且内容物为清亮液体,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体积较大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或饱胀感,超声检查显示无回声区伴后方回声增强。肝血管瘤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增强CT呈现特征性“快进慢出”强化模式,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者通常无须治疗。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或败血症,患者常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CT可见低密度灶伴环形强化,需抗生素联合穿刺引流治疗。
原发性肝癌多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常显著升高,增强MRI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常源于胃肠、乳腺等部位恶性肿瘤,影像学可见多发边界不清的占位,原发灶切除后仍需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对于不明性质的肝内占位,超声造影或肝穿刺活检能提供病理学依据,PET-CT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发现肝内多发实性占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灶破裂,饮食需控制高脂高蛋白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病灶变化,若出现体重骤降、持续腹痛或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就医。慢性肝病患者应严格戒酒并规范抗病毒治疗,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