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通过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定期监测肺功能、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控制病情。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基础药物,能够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等。这类药物需要长期规律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可显著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使用后需及时漱口以避免口腔真菌感染。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气雾剂等。这类药物能迅速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但过度依赖缓解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应与控制药物配合使用。若每周使用超过2次提示控制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诱发因素
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控制哮喘的重要措施。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冷空气、烟雾等。建议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使用防螨寝具,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职业性哮喘患者需做好职业防护,必要时调整工作岗位。
4、肺功能监测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峰流速仪可在家中进行日常监测,记录呼气峰流速值变化。当数值下降超过个人最佳值的20%时,提示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症状控制水平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
5、预防接种
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也可考虑接种,特别是老年哮喘患者。疫苗接种可降低因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的风险。接种前应咨询医生,确认无接种禁忌证。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包括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记录症状日记、识别急性发作先兆等。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在寒冷干燥环境中剧烈运动。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维持适宜体重。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室内保持良好通风。出现症状加重或控制药物效果下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