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自己家的狗咬出血可通过冲洗伤口、消毒处理、接种疫苗、预防感染、观察伤情等方式处理。被狗咬伤通常由动物攻击、防护不足、动物情绪异常、疾病传播、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冲洗伤口
被狗咬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有助于减少伤口内的细菌和病毒。冲洗时可用肥皂水辅助清洁,但避免用力搓揉伤口。若伤口较深,可适当延长冲洗时间。冲洗完成后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避免二次污染。
2、消毒处理
冲洗后需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消毒时应从伤口中心向外周涂抹,避免将污染物带入伤口内部。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消毒前可先按压止血。消毒后保持伤口干燥,不要涂抹其他药膏。
3、接种疫苗
被家养犬咬伤出血属于狂犬病暴露二级,需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疫苗需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后续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确认犬只免疫情况或犬只有异常行为,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预防感染
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克林霉素胶囊等。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同时要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迹象。
5、观察伤情
处理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儿童身体状况。若伤口持续疼痛、肿胀加重、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儿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同时要观察咬人犬只10天内是否出现异常行为或死亡,如有异常需立即报告疾控部门。
家长需做好儿童心理安抚,避免产生恐犬情绪。日常应教育儿童不要随意逗弄犬只,尤其避免在犬只进食、睡觉时打扰。家养犬应定期接种疫苗并做好行为训练。伤口恢复期间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