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多女宝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局部用药、抗病毒治疗、退热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一般治疗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牛奶等,避免过热、过酸或刺激性食物。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及皮疹情况。
2、局部用药
口腔疱疹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手足皮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减轻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抓挠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皮肤破损。
3、抗病毒治疗
重症病例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2b喷雾剂可用于口腔疱疹局部抗病毒。家长需注意抗病毒药物需严格按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用药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退热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退热期间需保证患儿充足水分摄入,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辅助退热。家长需避免给患儿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防发生瑞氏综合征。
5、重症监护
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需立即住院治疗。重症病例可能需要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等药物。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需居家隔离2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促进黏膜修复。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指甲脱落等恢复期表现。日常需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患儿痊愈后仍可能再次感染不同型别肠道病毒,需持续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