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囊肿主要表现为颌下区无痛性肿块、局部肿胀感及吞咽不适,可通过手术切除、穿刺抽吸或药物注射等方式治疗。颌下腺囊肿多因导管阻塞或外伤导致唾液潴留形成,需根据囊肿大小和症状选择干预措施。
1、无痛性肿块
颌下腺囊肿早期常表现为颌下区域单侧或双侧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地柔软且有波动感,表面皮肤无红肿。肿块通常无疼痛,但在进食时可能因唾液分泌增加而暂时增大。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定期观察变化。
2、局部肿胀感
患者可能自觉颌下区有胀满感或压迫感,尤其在低头或活动颈部时加重。肿胀感多与囊肿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有关。热敷或按摩可能暂时缓解不适,但无法根治,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囊肿范围。
3、吞咽不适
较大的囊肿可能压迫咽喉或食管,导致吞咽时有异物感或轻微疼痛。少数患者可能因反复感染出现局部压痛。此类情况需优先考虑手术切除,避免继发感染或影响进食功能。
4、手术切除
颌下腺囊肿根治性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囊肿及受累腺体摘除术。适用于反复感染、体积较大或影响功能的囊肿。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并避免辛辣食物刺激伤口。
5、穿刺抽吸
对于不宜手术者或小型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术,必要时注射硬化剂如平阳霉素注射液以减少复发。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需重复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继发感染。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颌下区外伤或挤压囊肿。若发现肿块持续增大、红肿热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有无复发迹象,并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烫食物以减少腺体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