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失衡综合征可通过调整透析方案、药物治疗、营养干预等方式治疗。透析失衡综合征通常由血液透析过程中溶质清除过快、血脑屏障功能异常、渗透压变化等因素引起。
1、调整透析方案
降低单次透析效率可减轻溶质清除过快导致的脑水肿风险。采用递增式透析或延长单次透析时间,逐步增加超滤量,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首次透析患者建议使用低效透析器,血流量控制在200毫升每分钟以下,避免尿素氮下降过快。对于反复发作患者,可改用每日短时透析或夜间长时透析模式。
2、药物治疗
甘露醇注射液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缓解脑细胞水肿,50%葡萄糖注射液能快速纠正低血糖诱发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抽搐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严重头痛患者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
3、营养干预
透析前24小时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避免血钾浓度剧烈波动。透析当日早餐建议食用低磷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白,透析中可含服硬糖预防低血糖。日常饮食保持钠盐摄入稳定,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范围内。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蛋白质代谢。
透析过程中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透析结束后保持卧位休息1-2小时。日常监测血压变化,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波动。严格限制透析间期液体摄入,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类食品。定期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根据化验结果调整透析处方。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需避免透析当日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