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腰骨折后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腰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长期激素使用、脊柱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腰部扭转。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每日重复进行10-15次。若疼痛剧烈可在腰部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
2、支具固定
稳定型骨折可佩戴定制腰围或胸腰骶矫形器3-6个月。支具需每日佩戴16-20小时,睡眠时取下。选择前开口设计的医用支具便于穿脱,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压疮。佩戴期间需定期复查调整松紧度。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缓解骨痛,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或塞来昔布胶囊。合并神经症状者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微创手术
压缩程度超过50%或伴有神经压迫时,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椎体,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高龄患者可选择局部麻醉,切口仅3-5毫米。
5、康复训练
骨折愈合后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初期采用五点支撑法,每日2-3组每组10次。中期增加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康复期避免弯腰搬重物,座椅高度需使膝关节高于髋关节。
老人腰骨折后需持续补钙,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适量进食豆腐、小鱼干等高钙食物。建议使用防滑浴垫和坐便器扶手,卧室走廊安装夜灯。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跌倒。康复期间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家属需协助监督用药和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