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囊疾病,一定要切除胆囊?医生:这6种情况下要毫不犹豫切掉

发布于 2025/07/08 17:35

胆囊疾病困扰着不少人,但一提到手术切除就让人心里打鼓。那个藏在肝脏下方的小小器官,真的说切就能切吗?其实胆囊就像个"胆汁仓库",切除后身体会自己找到新的平衡方式。

一、胆囊到底有什么用?

1、胆汁储存功能

肝脏每天分泌800-1200ml胆汁,胆囊负责浓缩储存。切除后胆汁会持续缓慢流入肠道,就像把"水库"改成了"引水渠"。

2、消化辅助作用

进食时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消化脂肪。术后这个功能由肝脏直接分泌的胆汁替代,只是少了浓缩环节。

3、调节压力作用

胆囊能缓冲胆道系统压力。切除后需要3-6个月适应期,期间可能出现脂肪消化不完全的情况。

二、这6种情况建议切除胆囊

1、反复发作的胆囊炎

每年发作3次以上,或发作时伴随发热、黄疸。持续炎症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2、充满型胆囊结石

结石占满胆囊腔的2/3以上,胆囊已基本丧失功能,留着反而增加癌变风险。

3、胆囊萎缩或瓷化

B超显示胆囊壁钙化,这种"瓷胆囊"癌变率比正常高出12-60倍。

4、合并胆总管结石

结石掉入胆总管可能引发胰腺炎,这类情况需要胆囊和胆管结石一并处理。

5、胆囊息肉超过1cm

息肉大于1厘米或快速增长,恶性风险显著增加,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6、糖尿病患者发作胆囊炎

糖尿病患者出现胆囊炎,发生化脓穿孔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

三、保胆取石为什么不推荐?

1、复发率太高

临床数据显示,保胆取石术后5年复发率超过60%,相当于埋下"定时炸.弹"。

2、可能遗漏癌变

结石形成往往伴随胆囊壁病变,单纯取石可能错过早期恶性肿瘤的发现。

3、功能难以恢复

已经病变的胆囊就像老化的橡皮筋,即便取出结石也难以恢复正常收缩功能。

四、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要循序渐进

术后1周从流食过渡到低脂饮食,3个月后基本可恢复正常饮食,但油炸食品仍需控制。

2、警惕腹泻问题

约15%-20%患者会出现脂肪泻,补充胰酶制剂可以帮助改善,多数人症状会逐渐缓解。

3、定期复查别忽视

术后6个月建议做肝胆B超复查,有家族史的患者需要更密切随访。

胆囊切除在普外科已是常规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与其抱着病变胆囊提心吊胆,不如在医生建议下及时处理。记住,身体永远比器官更重要,该放手时就放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