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医院就要抽血?医生揭秘:抽出来的血,最终去了哪里?

发布于 2025/07/10 14:07

每次去医院,总逃不过那个熟悉的流程——护士小姐姐温柔地说:"来,抽个血检查一下。"看着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试管,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些血最终去了哪里?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医院里最神秘的"血液之旅"。

一、为什么看病总要抽血?3个关键原因

1、血液是身体的"情报员"

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携带着各个器官的状态信息。通过分析血液成分变化,医生能快速判断身体哪里出了问题,比B超、CT等检查更早发现问题。

2、常规检查的"基础套餐"

血常规能反映感染、贫血等情况;肝功能、肾功能检查需要血液样本;血糖、血脂检测更离不开血液。这些基础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

3、动态监测治疗效果的"晴雨表"

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定期抽血来观察指标变化,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及时调整用药。

二、抽出来的血经历了什么?4个处理环节

1、贴标签:身份确认最关键

每管血都会立即贴上专属条形码,包含患者信息、检查项目等。这个步骤绝对不能错,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离心分离:血液的"分家"时刻

血液送到检验科后,会放入离心机高速旋转,将血细胞和血清/血浆分离,方便进行不同项目的检测。

3、仪器分析:高科技"读血术"

现代检验设备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数十项指标的检测,有些精密仪器甚至能检测到微量物质。

4、特殊处理:部分血液的"特殊使命"

需要培养的血液样本会放入恒温箱;做基因检测的样本会低温保存;输血用的血液要经过严格筛查。

三、那些关于抽血的冷知识

1、不同颜色管子的秘密

紫色管:血常规检查。

红色管:生化检查。

蓝色管:凝血功能。

绿色管:急诊生化。

黑色管:血沉检查。

2、为什么每次要抽好几管?

不同检查项目需要不同的血液成分,有的要全血,有的要血清,有的要抗凝血,所以需要分装在不同试管中。

3、剩余血液去哪儿了?

完成检测后,血液样本会在规定温度下保存7-15天,以备复查。过期后会作为医疗废物进行专业处理。

四、如何让抽血变得更轻松?

1、抽血前可以适量喝水,避免血液过于黏稠。

2、害怕针头的话,可以提前告诉护士,她们有办法帮你分散注意力。

3、抽血后按压时间要足够,避免出现淤青。

4、如果容易头晕,可以提前准备些糖果。

抽血虽然看起来有点吓人,但确实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这些"离家出走"的血液,最终都变成了守护我们健康的重要数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