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一般不严重,属于胃黏膜的轻度炎症性病变。该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
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但病变局限于黏膜表层,未累及深层组织。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病情,胃黏膜损伤具有可逆性。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进行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四联疗法。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咖啡、浓茶摄入,规律进食并保持情绪稳定。
若患者合并胃黏膜糜烂、出血或溃疡,或出现持续消瘦、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则提示病情进展需警惕。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增加胃癌发生风险。此类患者需完善胃镜及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增强CT等影像学评估。
建议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患者每1-2年复查胃镜,日常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蒸蛋等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瘦肉、鱼类。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胃部不适,但需避免长期依赖抑酸药物。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胃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