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可能由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肠道菌群失调、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宝宝的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该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在托幼机构等场所暴发。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3、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多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引起,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磷霉素钙颗粒等。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给宝宝食用不洁食物。
4、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表现为进食乳制品后腹泻、腹胀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家长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或少量多次给予乳制品。
5、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异常反应,表现为腹泻、湿疹、呕吐等症状。治疗需严格回避牛奶蛋白,可遵医嘱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家长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宝宝接触含牛奶蛋白的食物。
6、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多因抗生素使用不当或饮食结构改变引起,表现为腹泻、腹胀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家长需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补充膳食纤维。
7、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蛔虫等可引起慢性腹泻,可能伴随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颗粒、甲硝唑片、吡喹酮片等。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8、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因食用变质或被污染食物引起,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治疗以补液和对症支持为主,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家长需注意食物保存和加工卫生,避免给宝宝食用隔夜或变质的食物。
对于腹泻的宝宝,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预防脱水发生。可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母乳喂养的宝宝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考虑更换为无乳糖配方。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