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通常是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夜间打鼾、白天嗜睡和晨起头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夜间多汗、频繁觉醒或记忆力减退。
1、夜间打鼾
鼾症最显著的特征是睡眠时发出响亮而不规则的鼾声,多因上气道狭窄或松弛导致气流通过时振动软腭所致。长期打鼾可能伴随呼吸暂停现象,每次暂停可持续10秒以上。这种情况与肥胖、鼻中隔偏曲或扁桃体肥大等因素相关,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对于轻度患者,侧卧睡姿或减重可能改善症状,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2、白天嗜睡
由于夜间反复发生的微觉醒影响睡眠质量,患者常在日间出现难以控制的嗜睡,表现为开会、驾驶等安静状态下突然入睡。这种嗜睡不同于普通疲劳,即使延长睡眠时间也难以缓解。嗜睡程度可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评估,评分超过10分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改善措施包括避免睡前饮酒、建立规律作息,严重者需使用口腔矫正器或接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3、晨起头痛
约30%患者会经历晨起时双侧额部胀痛,与睡眠期间反复低氧血症导致的脑血管扩张有关。头痛多在起床后1-2小时内自行缓解,但可能伴随口干、咽部异物感。这类症状易被误认为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需结合血氧监测结果鉴别。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控制夜间缺氧可显著降低晨起头痛发生率,必要时需进行上气道手术治疗。
4、夜间多汗
部分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夜间大量出汗,特别是头颈部区域,这与呼吸暂停引发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多汗现象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可能浸湿睡衣或床单,但不同于更年期潮热或感染性发热。记录睡眠日志有助于发现出汗与呼吸事件的关联性,改善通气后该症状通常最先消失。
5、记忆力减退
长期缺氧可能导致前额叶皮质功能受损,表现为近事遗忘、注意力涣散等认知功能障碍。这类症状进展缓慢,早期容易被误认为年龄相关衰退。神经心理学评估可发现执行功能下降,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3-6个月后,多数患者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可获得一定改善。
鼾症患者应避免睡前服用镇静类药物,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有助于减轻气道水肿。建议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气道通畅,卧室使用加湿器防止黏膜干燥。定期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当出现日间功能下降或血压异常升高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对于确诊患者,长期随访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