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结肠炎通常需要结合结肠镜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检查手段。结肠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缺血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结肠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病变。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医生会通过内镜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区分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不同类型结肠炎,同时可排除结肠息肉、肿瘤等疾病。
2、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检测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及潜血情况。感染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出现大量白细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潜血常呈阳性。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可作为结肠炎的初步筛查手段。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指标。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等表现,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提示炎症活动。免疫学检查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助于鉴别自身免疫性结肠炎。
4、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可显示结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结构改变,适用于无法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钡剂灌肠检查能观察结肠轮廓和蠕动情况,但目前已逐渐被内镜检查取代。影像学检查对评估结肠炎并发症如肠穿孔、脓肿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5、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结肠炎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黏膜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等特征。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连续性浅表炎症,克罗恩病则呈节段性透壁性炎症。病理结果可明确炎症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确诊结肠炎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食物,选择易消化的低渣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结肠镜评估病情变化。出现腹痛加重、持续便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