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内长痘痘可能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炎、外耳道炎、湿疹、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耳朵内长痘痘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或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液渗出。
1、皮脂腺分泌旺盛
耳朵皮肤分布较多皮脂腺,若清洁不当或油脂分泌过多,可能导致毛囊堵塞形成痘痘。这种情况通常无伴随症状,可通过温水清洁、避免抓挠改善。若继发感染,可能出现红肿热痛,需就医处理。
2、毛囊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时,会引起局部红色丘疹或脓疱。可能与掏耳工具污染、出汗潮湿有关。表现为触痛性肿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用药,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
3、外耳道炎
频繁掏耳或进水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感染,形成疼痛性疖肿。常伴随耳道肿胀、听力减退,需避免自行处理。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
4、湿疹
过敏体质者接触染发剂、洗发水等刺激物后,耳部可能出现密集小丘疹伴渗出。需排查过敏原,使用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合并感染时加用复方酮康唑软膏。
5、真菌感染
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念珠菌等真菌,表现为白色鳞屑伴剧烈瘙痒。确诊需取分泌物镜检,治疗选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避免与他人共用挖耳工具。
日常应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频繁掏耳或佩戴入耳式耳机。出现持续疼痛、流脓或听力下降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过敏体质者需记录可疑致敏物。耳部痘痘切忌自行挤压,防止感染扩散至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