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高烧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护理、感染控制、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反复高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暑、川崎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贴退热贴辅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配合药物干预,同时保持室温在25摄氏度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2、药物退热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热药,警惕药物过敏反应。
3、补液护理
每小时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III或稀释果汁,预防脱水引发惊厥。观察尿量、口唇湿润度等脱水指征,可适量食用西瓜、梨等水分含量高的水果。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刺激胃肠。
4、感染控制
反复高烧常见于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感染,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细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家长应做好体温曲线记录供医生参考。
5、就医评估
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伴随皮疹、抽搐时,需排查川崎病、脓毒症等重症。医生可能建议腰椎穿刺、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后需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或抗生素治疗。发热期间避免擅自使用激素类药物。
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若发热伴随精神萎靡或呕吐腹泻加重,应立即急诊处理。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