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手术后可能出现排尿异常、血尿、尿频尿急、疼痛及尿路感染等症状。术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手术方式、个体恢复能力等因素相关。
1、排尿异常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需通过尿流改道重建排尿系统,可能出现尿失禁或排尿困难。回肠代膀胱术患者需学习间歇导尿,可控尿囊术可能出现夜间漏尿。术后早期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控尿能力,严重者需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2、血尿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见淡红色血尿,与手术创面渗血有关。血尿程度与肿瘤大小、切除范围相关,通常持续3-5天逐渐减轻。术后需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血凝酶等止血药物。
3、尿频尿急
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容量减少可导致排尿次数增加,每小时可达2-3次。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吡柔比星可能引发化学性膀胱炎,加重尿急症状。可配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等M受体阻滞剂缓解症状,同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4、手术区疼痛
腹腔镜手术后可能出现肩部放射痛,与二氧化碳气腹刺激膈神经有关。开放手术切口疼痛多在1周内缓解,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持续腹痛需警惕肠梗阻或尿漏等并发症。
5、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期间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表现为发热、尿液浑浊。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出现感染时需根据尿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长期尿流改道患者需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及肾功能监测。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咖啡及酒精刺激。回肠代膀胱患者需注意造口护理,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建议术后每3个月进行膀胱镜复查,2年内每半年进行胸腹盆CT检查。出现持续血尿、排尿困难或不明原因发热时需及时返院就诊。根据病理结果配合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或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