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后有内膜脱落物正常吗

发布于 2025/07/13 10:56

宫腔镜检查后有内膜脱落物一般是正常的。宫腔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对子宫内膜造成轻微刺激,导致部分内膜组织脱落,通常表现为少量出血或组织碎片排出。

宫腔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检查时器械可能刮擦子宫内膜表面,引起局部内膜剥脱。这种脱落物通常为粉红色或暗红色絮状组织,混有少量血液,排出时间多在检查后1-3天。检查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数情况下脱落物会自然排出,无须特殊处理。

若内膜脱落物持续超过5天,伴随大量鲜红色出血、明显腹痛或发热,需警惕感染或子宫损伤。宫腔镜检查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炎,导致异常分泌物增多。过度刮宫可能损伤基底层内膜,引起异常出血。此时应及时复查超声,排除宫腔粘连或残留组织等并发症。

检查后1周内应避免性生活及盆浴,防止逆行感染。观察出血量变化,保持外阴清洁,可适当使用碘伏消毒液擦洗会阴。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帮助内膜修复。若出现持续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止血或抗感染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