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糖不耐受的大便通常表现为稀水样、泡沫多、酸臭味明显,可能伴随排便次数增多和肛周皮肤发红。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小肠乳糖酶分泌不足导致乳糖消化障碍,可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和发育性三类。
1、稀水样便
大便呈蛋花汤样或喷射状水便,与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渗透性腹泻有关。家长需观察是否每次哺乳后均出现腹泻,必要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若继发于轮状病毒感染等肠道疾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辅助治疗。
2、泡沫增多
粪便中可见大量细密泡沫,这是肠道细菌发酵乳糖产气的典型表现。哺乳期母亲需减少高乳糖食物摄入,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尝试低乳糖米粉。伴有腹胀时可配合婴儿专用西甲硅油乳剂缓解症状。
3、酸臭气味
排泄物有明显发酵酸臭味,pH试纸检测常低于5.5。这与乳糖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关。建议家长记录每日排便气味变化,就医时可携带新鲜大便样本进行还原糖检测。
4、排便频次增加
每日排便可达8-10次,但每次量少且排便时哭闹。需与感染性腹泻鉴别,若持续超过2周应考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短期使用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母乳中的乳糖,同时补充葡萄糖酸锌颗粒促进肠黏膜修复。
5、肛周红肿
酸性粪便刺激导致会阴部皮肤潮红甚至溃烂。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隔离刺激。尿布应选择超薄透气型,并较平时更频繁更换。
家长发现上述症状时,应先暂停普通配方奶粉喂养,改为无乳糖奶粉观察2-3天。哺乳期母亲可尝试低乳糖饮食,若症状未改善需就医排除牛奶蛋白过敏等疾病。日常护理需注意臀部清洁干燥,腹泻期间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添加辅食后优先引入无乳糖的强化铁米粉、苹果泥等食物,逐步建立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