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13 11:15

颈性眩晕可通过针灸、推拿、中药内服、拔罐、牵引等中医方法治疗。颈性眩晕通常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气血不足、痰湿阻滞、肝阳上亢、外伤劳损等因素有关。

1、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风池、百会、颈夹脊等穴位疏通经络,改善椎动脉供血。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眩晕,常配合电针增强疗效。治疗时可能出现局部酸胀感,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晕针。肝阳上亢者可加刺太冲穴,痰湿型则配伍丰隆穴。

2、推拿

推拿采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松解颈部肌肉痉挛,调整小关节错位。适合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肌劳损型眩晕,操作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暴力旋转。可配合穴位点按天柱、肩井等穴位,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3、中药内服

气血两虚型可用归脾汤加减,含黄芪、党参等补益气血;肝阳上亢型适用天麻钩藤饮,主含天麻、钩藤平肝潜阳;痰湿中阻型推荐半夏白术天麻汤。需辨证选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脾胃虚弱者需调整剂量。

4、拔罐

在颈肩部走罐或留罐可祛风散寒除湿,改善局部循环。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眩晕,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治疗后可能出现紫红色罐印,需避风保暖,6小时内不宜沐浴。

5、牵引

颈椎牵引可扩大椎间隙减轻神经压迫,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眩晕。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牵引角度和重量,避免过度牵引引发肌肉拉伤。治疗期间应佩戴颈托保护,配合颈部肌力训练增强稳定性。

颈性眩晕患者日常需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可进行八段锦、颈椎保健操等舒缓运动,饮食宜清淡富含钙质,忌烟酒及辛辣刺激。若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加重症状应及时复查,中医治疗需持续1-3个月方能显效,期间需定期调整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