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和溶血尿毒综合征。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多系统损害。
1、肠穿孔
肠穿孔是伤寒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2-3周。由于肠道淋巴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导致穿孔。患者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腹部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外科手术修补,同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肠出血
肠出血常见于病程第3周,因肠道溃疡侵蚀血管所致。表现为便血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必要时输血,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配合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变化至关重要。
3、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心肌炎由细菌毒素损伤心肌细胞引起,表现为心悸、胸闷和心电图异常。需绝对卧床休息,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辅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严重心律失常者需心电监护,避免发生心源性猝死。
4、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系细菌毒素透过血脑屏障所致,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治疗包括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加强护理防止坠床,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5、溶血尿毒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为罕见但危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需进行血浆置换,配合注射用环磷酰胺抑制免疫反应,同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变化。
伤寒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进食高热量、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食用粗纤维蔬菜水果以防肠出血。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体温过高时采用物理降温。恢复期仍可能排菌,须坚持规范用药并复查粪便培养。出现腹痛、便血、意识改变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预防重点在于饮食卫生和疫苗接种,疫区旅行者建议提前接种伤寒Vi多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