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免疫异常、感染因素、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遗传因素
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这类患儿可能存在特应性体质,表现为血清IgE水平升高。治疗上以环境控制为主,无须特殊用药,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接触花粉、尘螨后的反应。
2、环境刺激
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刺激鼻腔黏膜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患儿会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
3、免疫异常
Th1/Th2细胞平衡失调会导致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这类患儿常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建议家长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必要时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配合治疗。
4、感染因素
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破坏鼻黏膜屏障功能。患儿在感冒后会出现持续鼻塞、脓涕等症状。可检测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确诊后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5、鼻腔结构异常
腺样体肥大会阻碍鼻腔通气,加重黏膜炎症反应。这类患儿常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表现。鼻内镜检查确诊后,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配合使用内舒拿鼻喷雾剂。
家长应注意保持居室清洁,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过敏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防治方案。若出现持续鼻塞影响睡眠、反复鼻出血或听力下降等情况,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