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极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13 11:55

伤寒极期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第2-3周,此时细菌及其毒素大量入血,引发典型临床表现。

1、持续高热

体温多维持在39-40摄氏度,呈稽留热型,可持续1-2周不退。发热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患者常伴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等脱水表现。需通过物理降温配合补液治疗,临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辅助退热。

2、相对缓脉

患者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快不明显,出现脉搏与体温分离现象。这是伤寒特征性表现之一,与毒素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相关。体检可见脉搏每分钟仅增加10-15次,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表现。需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玫瑰疹

约30%患者胸腹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压之褪色,称为玫瑰疹。皮疹由细菌栓塞皮肤毛细血管所致,通常持续3-5天自行消退。皮肤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症状。

4、肝脾肿大

多数患者出现轻度肝脾肿大,触诊质地柔软,伴轻度压痛。这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反应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治疗需卧床休息,避免腹部受压,必要时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

5、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中毒性脑病症状,重症可出现谵妄、昏迷。与内毒素透过血脑屏障有关。需保持环境安静,加强安全防护,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伤寒极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菜泥等。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2500毫升。恢复期仍须继续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5天,所有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3天,出现发热症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及肥达试验检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