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特征主要有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咽喉不适等。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炎症,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1、烧心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多发生在餐后或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如避免高脂、辛辣食物。若症状持续,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
2、反酸
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或咽喉部,常伴有酸苦味。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时,无法及时清除反流物。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治疗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莫沙必利片等,前者中和胃酸,后者促进胃肠蠕动。
3、胸痛
胸痛多位于胸骨后,可能放射至背部,易与心绞痛混淆。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痉挛性疼痛。需排除心血管疾病后,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或盐酸伊托必利片改善动力。避免紧身衣物减少腹压。
4、吞咽困难
长期炎症可导致食管狭窄,出现吞咽梗阻感。早期为间歇性,后期可能进展为持续性。胃镜检查可明确狭窄程度,轻度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重度需行食管扩张术。
5、咽喉不适
反流至咽喉部的胃酸可引发慢性咽炎,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声嘶或慢性咳嗽。夜间反流更易发生,建议使用兰索拉唑肠溶片控制胃酸,配合咽喉含片局部缓解。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咖啡、巧克力等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超重者需减重,睡眠时抬高床头。若症状每周出现2次以上或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胃镜检查。注意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黏膜损伤的药物,治疗期间定期随访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