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得了类风湿需注意规范用药、关节保护、饮食调整、情绪管理和定期监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晨僵和活动受限,可能由遗传、感染、激素变化等因素诱发。
1、规范用药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这些药物可延缓关节破坏,但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若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病情反复。
2、关节保护
避免提重物、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使用小关节。急性期可使用护具固定肿胀关节,缓解期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冬季注意关节保暖,夏季避免空调直吹。若关节变形严重,可咨询康复科定制辅助器具。
3、饮食调整
适当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红肉、高糖食品摄入。贫血患者可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但需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药物同服。骨质疏松风险较高者应保证每日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
4、情绪管理
长期疼痛和功能受限易引发焦虑抑郁,可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加入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获得社会支持。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保持适度社交和兴趣爱好。
5、定期监测
每3-6个月需复查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指标,每年进行骨密度和肺部CT检查。备孕或妊娠期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禁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日常建议选择防滑平底鞋,使用长柄工具减少弯腰动作。烹饪时优先选用轻便厨具,晾衣可使用升降晾衣架。保持卧室湿度在50%-60%,床垫硬度需适中。可尝试温水浴或局部热敷缓解晨僵,但避免水温超过40℃。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若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关节外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血管炎或神经病变,需及时就诊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