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病可能与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1、临床表现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通常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痰液多为黄绿色脓性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临床表现虽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2、影像学检查
胸部高分辨率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和树芽征,伴有支气管扩张。这些改变主要分布在两肺中下叶。胸部X线检查可能显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但敏感性低于CT。
3、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评估患者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功能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指标异常。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较高。痰培养可检出病原菌,常见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检查结果可为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5、病理学检查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可获取病理标本。典型病理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细支气管腔内的中性粒细胞聚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因有创性临床应用受限。
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应避免吸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上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治疗。